从助学到助老全链条精准帮扶
2025-07-17 07:22:00
沈阳民政部门组织社会力量进行灾后救助。沈阳市民政局供图
在辽宁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助振兴”牵手共建行动的通知》的指引下,沈阳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动员社会组织在捐资助学、扶弱济困、孵化培育、能力提升等领域精准发力,为城市振兴注入温暖而强劲的社会力量。2025年上半年,全市2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公益项目,惠及困难群体数百人。
精准助学
点亮成长路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帮扶是沈阳社会组织行动的核心领域。沈阳市汽车租赁服务商会“助学筑梦”团队深入第七十二中学,为特困学生定制“全程资助+就业保障+持续关怀”模式,承诺承担3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及毕业后就业安置,以“一户一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沈阳市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促进会联合金融服务业商会发起“点亮星梦”计划,针对沈北新区北辰学校60名特殊儿童征集“微心愿”,动员会员单位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物资,从书包到运动鞋、从绘本到益智玩具,孩子们的愿望被一一点亮。
扶弱济困
织密保障网 传递城市温度
在助残、助老、救急难领域,社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暖心补丁”。沈阳市电子商务协会搭建残疾人手工艺品展销平台,帮助盲人按摩师、非遗传承人对接市场;多家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电商运营、短视频剪辑等新兴领域,助力3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针对突发困境家庭,社会组织快速响应,提供临时救助、心理疏导和资源链接;常态化开展社区义诊、健康讲座,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探访、健康监测服务,并通过“智慧助老”项目教授百余位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防范诈骗,弥合“数字鸿沟”。
孵化培育
厚植发展土壤 激发内生动力
为保障行动可持续性,沈阳市升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功能,推行“双孵化双培育”模式,为初创组织提供免费场地、注册咨询、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2025年以来,基地新培育社会组织20余家,涵盖养老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沈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乡村振兴促进会等新生力量,正围绕生态保护、农产品电商等议题开展创新实践,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能力提升
锻造专业本领 打造服务标杆
沈阳市民政局通过分层培训、项目实战、导师督导等方式,全面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实施“领头雁”培养计划,组织政策法规、项目管理、品牌传播等专题培训;建立由高校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导师库,为社会组织提供“一对一”指导。2025年上半年,全市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0%,项目执行规范化率达95%。
本报记者 王迪 赫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