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脆蛋壳上雕刻大千世界——走近阜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蛋雕技艺传承人董一言
在厚度仅0.3毫米的蛋壳上,雕出汉字、诗词、花鸟、鱼虫,甚至历史人物、奥运盛景,听上去难以想象的事,在蛋雕艺人手中变为现实。这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正是阜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美术类)——蛋雕技艺。近日,记者走访该技艺传承人董一言,听他讲述这门“脆弱艺术”的传承故事。董一言展示蛋雕礼
技艺
在厚度仅0.3毫米的蛋壳上,雕出汉字、诗词、花鸟、鱼虫,甚至历史人物、奥运盛景,听上去难以想象的事,在蛋雕艺人手中变为现实。这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正是阜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美术类)——蛋雕技艺。近日,记者走访该技艺传承人董一言,听他讲述这门“脆弱艺术”的传承故事。董一言展示蛋雕礼
邓琴文团队的蜀锦产品如今,在新一代蜀锦传承者的手中,他们以匠心为笔,以丝线为墨,续写着蜀锦千年的传奇,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再度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出生于四川成都的“85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邓琴文自幼研习传统工笔国画,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她拜师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
顶端新闻记者 李刘洋 丁博洋 文/图/视频田地间寻常可见的麦秸秆,却在河南非遗陈氏麦秆画传承人陈振强的手中“变废为宝”。他执秆为笔,将中原大地的文化底蕴、山水人文勾勒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麦秆画。如今,陈振强已坚守传承麦秆画47年。这既是他心之所向的热爱,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我有信心把麦秆画发扬
王永战陈秀君正在检查竹纸质量。 资料图片手持帘床,轻轻入水。缓缓拿起床子,由左向右平移,待纸浆沁落在帘床上,成湿纸一张,陈秀君徐徐转身,将湿纸倒放在纸板上。山野外,微风吹,纸坊里,水雾升。就着“咔嚓咔嚓”切割纸张的声音,陈秀君站在六尺水槽前,进行夹江竹纸的抄捞成纸工序。“夹江竹纸的制作程序极其繁琐,
精彩展演、互动体验、特色市集……这场非遗盛宴在泉州上演!2025-06-15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部门供图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6月14日,2025年泉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泉州刺桐港非遗城圆满举办。此次活动通过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体验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通讯员黄翠兰7月6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泸州圆满落幕。大赛共产生一等奖6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59名。来自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的泥瓦技艺匠人许江辉和福州市儒匠营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袁仕璨在
在中国,建筑是以“木”撰写的史书,记录着人类如何共同生活。建筑史学研究不仅应关注建筑本体的格局、形态、结构构造等物质层面,更应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建造者、使用者及所处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等非物质层面。本文以侗族鼓楼及其营造技艺为切入点,提出一种“人+地+物+集体记忆”的建筑史学研究视角与方法,旨在突破
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的土地上,一把弓箭不仅是狩猎的工具、竞技的器材,更是一部镌刻着民族记忆与文明密码的 “活态史书”。这项延续千年的制作技艺,在时光的淬炼中,既保留着先民的智慧光芒,又焕发着当代的创新活力,成为连接古今、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追溯东辽弓箭的源流,其历史根系深扎于这片土地的游牧文明与
新华社西安4月20日电(记者吕轩昂、蔡馨逸)婉约柔美的江南丝竹与雪域高原的藏族天籁隔空对话,衣带飘飘的唐装仕女与身姿灵活的机器人一同起舞,古老非遗活灵活现地展示……4月18日至20日,以“促进文旅消费 激发产业活力”为主题的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