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变“倒贴”?严打创业骗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07:11:00    

虽然不法分子的创业补贴骗局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诱骗创业者缴纳费用

据媒体报道,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代办大学生创业补贴”的帖子层出不穷,骗术五花八门,不少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交了代办费后,不仅收不到分毫补贴,反而深陷消费纠纷,甚至面临法律风险。这种创业补贴骗局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之一,正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为激发青年一代的创业潜能,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从资金补贴、场地支持到税收减免,构建起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体系。然而,当许多大学生燃起创业热情,满怀信心踏上创业之路时,一些不法分子却将黑手伸向了国家创业补贴的政策红利,利用有些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精心炮制各种创业补贴骗局。对这类新型骗局,大学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不仅要有防骗意识,还需有一定的防骗常识。

纵观各类创业补贴骗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搞“虚假中介”模式。例如,冒充政府指定的“创业服务机构”,通过校园广告、网络弹窗等渠道广撒网,宣称“代缴服务费即可快速申领补贴”。然而,当创业者缴纳数千元的服务费后,便以材料不合格、流程延误等理由拖延,直至杳无音信。二是以“创业补贴申领培训”为名,收取高额培训费。然而,课程内容却与政策解读无关,更有甚者,在培训结束后诱导学员贷款“启动项目”,形成“培训—贷款—跑路”的闭环骗局。三是打着“助力创业数据优化”的旗号,要求创业者提供店铺账号、验证码等信息,以“提升补贴申请通过率”为名实施刷单操作。实际上,他们通过控制账号实施虚假交易、套取平台资金。一旦东窗事发,创业者不仅面临平台处罚,还可能因涉嫌违法被调查。

虽然不法分子的创业补贴骗局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诱骗创业者缴纳费用。他们往往利用大学生初入社会的信任惯性、对政策细节的认知不足、急于创业的焦虑心态,实施诈骗。

创业补贴骗局容易打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和执法机关要加强对各类创业服务机构的审核和备案,进一步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发现一个就严厉查处一个。高校要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妨开设创业风险管理类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模拟诈骗体验等形式增强学生防范意识。

作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应主动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创业补贴政策,了解补贴的申请条件、流程、标准和发放方式等具体内容,增强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例如,不轻信非官方渠道的虚假宣传,不点击非官方创业补贴平台,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及企业证照。

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及时向各类创业补贴骗局“亮剑”,是营造青年良好创业环境的必然之举。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让创业补贴精准补给每一位真正需要帮助的创业者。

(作者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9日 第02版

作者:周家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