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讣告!他在上海去世!一生致力于打通上海“动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3:36:00    

5月10日

同济大学发布讣告称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

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李永盛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5年5月8日15时56分

在上海市新华医院去世

享年74岁


  • 1951年1月25日,李永盛同志出生于上海市;

  • 1968年至1977年间于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工作,参加了上海打浦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建设

  • 1977年入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专业就读深造,先后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师从孙钧院士,为改革开放后同济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之一;

  • 1987年和1992年分别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和工作。


李永盛历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下建筑教研室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退休后担任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李永盛同志长期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实践,为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和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参与了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上海卢浦大桥崇明越江通道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和技术咨询。1991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同年由国家教委授子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



跨江大桥+越江隧道
一生致力于打通上海“动脉”

曾经的上海

轮渡是市民过江的唯一选择

承载着繁重的客流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

1971年上海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第一条越江公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的通车标志着

市民过江再也不用仅靠摆渡了


此后,延安东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

外环隧道等相继建成

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出行选择


打浦路越江隧道位于上海市区南部。1965年6月动工,1970年10月竣工,1971年6月通车。隧道为双车道,全长2761米。隧道采用全横向通风方式,内设有照明、通讯、监视仪、排水泵房、消防等装置。该隧道是国内第一条水底公路隧道,也是第一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为上海以后的越江隧道建设奠定了技术和施工工艺上的基础。打浦路隧道的建成,突破轮渡为过江唯一手段的格局。机动车从隧道过江仅需6分钟,大大缩短两岸时空距离。

早年打浦路隧道出入口处的“海鸥”顶

1980年代打浦路隧道内车流场景


作为连接浦东与崇明的过江通道,2009年10月通车运营的上海长江隧道,是崇明越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永盛教授带领同济大学隧道团队,针对复杂软土地层条件下超大直径特长距离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安全与防灾等关键问题,形成了引领性、支撑性和综合性的科研成果,保证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安全、优质贯通,并构建成我国超大特长复杂软土盾构隧道建设的技术体系。

(上海长江隧道)


下有越江隧道,上有跨江大桥。卢浦大桥2003年6月28日通车。在建设卢浦大桥的过程中,李永盛教授等同济大学师生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在大桥抗风抗震研究、施工设计监理、静动载试验和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卢浦大桥)

-END-


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同济大学官网、文汇客户端(作者:吴金娇)、上海门牌研究所(作者:张渊源 )

本文编辑|小门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