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亩产达1019.85公斤!巴中诞生首个玉米“吨粮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1 11:41:00    

高菲 巴中观察 白川东 任星旗 文

“新突破!巴中终于实现了亩产玉米超1000公斤的‘吨粮田’。”9月9日,在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进行的百亩玉米高产攻关片测产验收结果出炉,平均亩产达到1019.85公斤。这也成为继宣汉、盐源、丹巴之后,四川的又一个玉米“吨粮田”。

测产现场

“吨粮田”,顾名思义,就是每亩耕地年粮食产量一吨及以上的田块。为什么巴中全市首个突破玉米亩产1000公斤的田块在南江县?这还得从今年年初,四川省农科院首次在巴中市南江县推广的玉米高产“峰城经验”说起。

所谓“峰城经验”,是指在达州宣汉县峰城镇创造的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纪录的整体技术模式,其核心包括“良、早、垄、密、肥、防”的六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技术。上世纪90年代,省农科院玉米栽培专家刘永红第一次踏上宣汉县峰城镇的玉米地,为提升当地玉米产量水平,团队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了增温早育、起垄移栽、增密早栽、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栽培技术经验。再配合高产良种,专家们总结出“良、早、垄、密、肥、防”的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技术。1996年玉米收获季节,在宣汉县峰城镇,1.3亩玉米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1010.75公斤,首次在西南地区实现“吨粮田”,自此,这套山地玉米高产技术被誉为“峰城经验”,口口相传。

测产现场

“这次,我们率先在巴中市突破了玉米亩产1000公斤。我们的做法是,针对示范片地处海拔1200米山区的特点,在3月下旬的育苗时节,并指导示范户采用双层地膜,增加地温,促进早发芽。”据南江县农技站副站长韩开江介绍,在玉米移栽的时候,大家围绕增密这个核心,指导示范户改变传统的“稀植大穗”方式,将当地大面积生产的每亩株数从不足3000株提高到了4200-4500株。同时,还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秸秆过腹还田。全程采用了“增温早育、增密播栽、配方施肥、化控防倒、综防病虫、适期机收”为核心的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百亩攻关片管理规范。

测产当天,验收专家组对四川省农科院与南江县农技站在小田村建立的百亩玉米高产攻关片进行测产验收。在随机选取3个地块中,按照“测产办法”要求,采用玉米籽粒专用收获机进行机械实收测产,实收面积10.39亩,平均亩产1019.85公斤。

(图据巴中市农业农村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