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链博会|在全球供应链中构建新坐标 重庆“链”向何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19:35: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杨骏 实习生 黄诗琪

7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在北京落下帷幕,5天时间里,650余家中外企业汇聚在12万平方米展区,围绕“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这一主题,展开一场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对话。

重庆组织了60余家企业参加本次大会。它们有的布展,有的参会,也有的在现场推介以寻觅发展的机遇。在这场盛会上,重庆在全球供应链中构建的新坐标,逐渐清晰。

7月19日,在智能汽车链展区问界展台,参观者在参观展出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链”产业:

汽车构建深度融合的产业链

7月16日,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区,问界汽车的展台人潮涌动。众多参观者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外国男子格外引人注意。

他名为大卫·穆思,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级司长,在问界展台驻足近50分钟后,他被“重庆造”汽车的品质所征服,直言“如果问界在欧洲销售,鲜有品牌能打败它”,也表示如果该车在欧洲销售,他一定会买一台。

能够获得如此好评,与问界背后的产业链关系密切。赛力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问界系列是当下国产新能源豪华品牌的代表,用料扎实,其背后是赛力斯构建了以与华为跨界合作为核心,包括众多头部供应链企业的“1+1+N”合作生态关系。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赛力斯实现了高度的零部件集成以及供应商本地集聚,各企业之间共同设计、共同研发、同步生产。如今,通过对供应链进行优化整合,赛力斯将原先的300家一级供应商集成至100家,其中20家为世界级供应链,使整体运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厂中厂”模式,更是赛力斯深化供应链的创新之举。该模式将多家核心供应链企业融入工厂内部,实现本地化同步生产与供应。目前,宁德时代、延锋、文灿等世界级高端供应链集聚赛力斯超级工厂,增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为智能制造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赛力斯只是重庆汽车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重庆已形成包括19家整车、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的产业体系,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三大系统、12个总成、56种部件全覆盖。

这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量的提升。目前,重庆正着力推动汽车产业从“链条型”向“生态型”转变,构建起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的新型产业生态。

市经信委主任王志杰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也随之发生深度的转变。未来,重庆将顺势而为,积极推动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垂直整合,横向集链成群,构建全新的汽车产业生态,努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链条型线性发展,向生态型网状融合体系发展。

近日,市经信委就《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该计划提出,到2027年,我市力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并形成“1000+500+5”的全新产业链体系。

具体而言,我市要集聚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企业1000家,其中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车路网联、电驱、电制动、电转向、热管理等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500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及汽车软件、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物流出口服务、检测维保电池回收服务等5大支撑,形成“1000+500+5”的全新产业链体系,全面构建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链”全球:

陆海新通道已成为重庆与世界相连的载体

本届链博会,重庆并未设置城市展馆,而是由市贸促会布置了“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的展区,这也是该联盟在全球首次进行了集体展示。

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是由中国国际商会联合通道沿线18个国家19家商协会共同发起,秘书处便设置在重庆。而这个联盟的展区,不仅展示了成员国的特色产品,更有一个“陆海优品”展位,陈列着新疆红酒、广西茶叶等商品。

“陆海优品”,是重庆基于陆海新通道的联动机制,构建的综合品牌,通过集聚沿线地区的特色产品,以通道为载体,让这些产品加速“走出去”和“引进来”。目前,陆海优品线上旗舰店已实现入驻商家360余家,上线商品超过2000款,覆盖25个省、区、市,沿线15个国家和地区。

不只是“陆海优品”,整个陆海新通道都在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载体。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义真介绍,借助通道,重庆脐橙、柠檬,广西金桔,云南的葡萄,四川的沃柑等农副产品,已出口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如今,重庆已在陆海新通道上构建了从销售到资金端的全链条服务,也让重庆加速与世界相连。

“陆海新通道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介绍,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也在加速重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坚定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陆海新通道,则是中国践行这一理念的实践与部署。

于健龙表示,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贸促会才会以陆海新通道为载体,联合17个国家的18家工商会成立联盟,让通道沿线地区的工商界紧紧相连。面向未来,联盟各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区位优势,共筑更高水平的“硬联通”基石、共拓更富潜力的“软联通”空间,共育更具活力的“新增长”引擎,为推动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在链博会期间表示,作为陆海新通道的发起者和运营组织中心,重庆正加速推动通道建设,今年上半年,重庆经陆海新通道运输集装箱量同比增长超40%,覆盖范围扩展至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1个港口。未来,重庆将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推动贸易优化升级,推进数字化创新,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通机农机、绿色食品等领域贸易往来,共同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链”未来:

展会上的“风向标”将是未来机遇

重庆参展链博会,不仅要展示自身“链”上的成绩,更要借助链博会这个平台,寻找未来的机遇。

本届链博会设置了先进制造、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数字科技、健康生活和供应链服务等“6 链1展区”,这些主题展区,其实就是一个全球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成为重庆可以瞄准的方向。

以低空经济为例。本届链博会,首次设立了“无人机展区”,多家飞行汽车企业亮相。比如,御风未来展出的2吨级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采用国产化动力系统与飞控技术,单次充电可飞行250公里,计划2027年取得载人适航证。再如,广汽高域的量产型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b已获超1000架意向订单,其碳纤维机体依托国内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化。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有望升至3.5万亿元。所以,现在不少省区市都在布局低空经济,希望抢得这一万亿级产业的先机。

重庆同样在布局低空经济,比如目前重庆正加速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飞行时长19万小时、同比增长109.2%,飞行115.7万架次、同比增长67.3%。

对于低空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在现场给出了建议:让低空经济制造板块,与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环节实现协同发展。这也与重庆在汽车产业上,采取“整车+零部件”的方式来构建产业生态的模式高度相似。

AI在各类终端上的应用,也与重庆产业未来十分契合。

比如,英特尔展示了“AI晶圆缺陷检测”系统,识别效率提升90%,而重庆在集成电路领域也布局了多家晶圆厂,完全可以引入该技术。再如,高通展示的“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解决方案之一,也可以为重庆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持。

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链博会给出的启示,可以让重庆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浪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也能让重庆的开放逻辑更加清晰。

相关文章